游戏,正如书中所引用的伯纳德·苏茨的话:“玩游戏就是自愿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”。所有的游戏都有4个决定性特征:目标、规则、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。目标(goal):玩家努力达成的具体结果。规则(rules):为如何实现目标施加的障碍,做出的限制;反馈系统(feedbacksystem):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,给人继续玩下去的动力;自愿参与(voluntaryparticipation),而这仅仅是游戏的框架,游戏并不等于玩游戏,游戏是个名词,而玩游戏则是一个行为,要明白和探究的就是驱动这个行为的动力。

  再次回到原来的问题,游戏是什么?消遣的工具,释放压力的阀门?幻想的世界?虚拟的人生?是也不是,这取决于每个人对游戏的预期和看法,在我看来,游戏是一种途径,让自己获得和满足的途径。

 现实与游戏的最大区别在于虚拟化,生活就像玉上雕刻,一线一纹,都颇有讲究,可能要琢磨怎样遮掩瑕疵,也许要思考怎样凸显质地,但错误总是伴随,即便有重来的可能,也不再是彼时之玉。而游戏,在这个世界,你不用顾虑太多,覆灭和重来不过是一个鼠标左键的刻度,在这里,也许你不是神,但你却可以无拘无束。

  正如亲身经历,也如书中所叙。有的人从游戏中获得情感的慰藉,有的人猎取成功的快感,有的人获得非凡的启示,也有人沉浸其中与现实交错,游戏让现实的不能变为能,让人类的不可能变成能,而在这转变的过程中,就有了获得与满足。

  由获得和满足激发的幸福感,或者说快乐。就如同报纸到电视的进步,不断感官刺激的进化让人民满足,人们不是满足于所谓科技的进步,而是其所带来的能给予自己所没有的一切情感、成就、妄想、梦幻乃至崇高、邪恶、变态的精神或者思想的需求,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,人们就会快乐。抛开游戏本身所带来的第九艺术的光环,曾站在天际省的最高山峰,与未来的机械抛洒热血,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抬起那杯下午茶,这一切屏幕之前的像素,储存设备里的零与一,切切实实的给与了人类高于物质、客观的唯心和主观。人们总坚信世界的物质,却往往忽略自身的唯心,在否定唯心的同时却不知完全的唯物恰是唯心。

  游戏将改变世界,技术的进步必然推动人类各种交往方式、生存方式、行为方式、思维方式等的进化,游戏亦包含其中,游戏也将在潜移默化里改变世界。虽然不如科技进步来的直接,游戏更像是一种人文的启示,海底两万里的作者绝对想不到不久的未来,潜艇遍布大洋,游戏也将会是人类幻想的先导,当未来的幻想成为现实,这如何不是一次游戏?不是一场满足?

 当然游戏和现实并非对立,它不是水和火,游戏总依托于现实,现实总存在着虚拟。哪怕庄子亦留恋在现实与虚幻中,而难以分清,继而发出谁是蝴蝶的感慨,游戏就像是一个更真实也存在的梦,人们流连其中体会中现实有的,现实没有的,这种现实没有的体会,在我看来是读多少书都学不来的。而今,这种改变正在发生,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群体都已将游戏试为生活的一部分,只要现实有一天还是现实,那么游戏就会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。当然,也许它们彼此交叉,但游戏无法代替现实,现实也无法排除游戏,我们在参与游戏与现实的故事时,也一定要区分开两者的客观意义.

你每一次的石头、剪刀、布,每一次的投掷硬币,都可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,文章最后写道:“游戏,塑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”。“游戏化,让现实变得更美好”。真正正确的“游玩”游戏,游戏带给你的绝不仅仅只是“获得”与“满足”游戏会改变的人生,实现你的梦想,赋予你所不能,改变你的世界。哪怕在战场所向披靡,在多少个纪元传递火种,生了多少次,死了多少次,是过去,还是未来。

“不管我是在哪得到幸福,在哪成就伟业,在哪了解真正的秘密,在哪拯救世界,在哪产生强烈感觉,在哪助人为乐,我也都能在现实里做到”。这就是最大的启示。